|
俗话说“钓鱼无巧,线细钩小”,钓到鱼容易,但钓多少、多大的鱼却很有讲究,这与钓点、天气、垂钓时间等都有关。不是稀里糊涂到了河岸湖边,随便找个地方抛下钓饵就行的,这里的学问大着呢! 水草多的地方无论什么季节都是钓者的首选,因为水草多,水中含氧量高,鱼儿可食的浮游生物多。再加上水草给鱼造了一张保护伞,鱼有安全感,喜欢藏身于此。此外水底乱石、腐树枝多和水底突兀不平的地方,鱼也相对较多。鱼类对气压变化反应异常敏感,当气压处于上升趋势时摄食更旺盛。一般情况下,清晨到午前、傍晚到前半夜气压呈上升趋势,这时便是最佳垂钓时间。鱼是趋温动物,水温高时它亢奋,水温低时它的兴致缺乏,活动力最弱,1825℃是较合适的水温。大型的野塘和水库很少不起风,所以最好选择清晨或黄昏垂钓。下过大雨后,绝对是千载难逢的良机!雨后雨水冲刷陆地上的浮土流到水塘里,使得水塘里的养分多,流水所带的氧气也很充足,这时鱼群疯狂索食,也是钓鱼的黄金时间。 有风的天气在迎风的岸边垂钓往往好上鱼,原因有二:一是风能影响水中溶氧量的分布,这对水面较小的水体尤为明显。无风时水中溶氧量的水平分布较均匀。有风时下风处由于风引起的波浪比上风处大,混合作用强,从空气中溶入水中的氧气比上风处高,因此鱼多游向下风处。二是在风的作用下,大量浮游生物被吹到岸边,形成下风处浮游生物的密度比上风处大,而且波浪大也会将隐藏于岸边的一些水生昆虫等冲刷出来,给鱼提供了更多的生物,鱼自然多在下风处觅食。所以有经验的垂钓者多在迎风岸边垂钓。 选择钓鱼的时间、天气、地点固然重要,掌握钓鱼的技巧更重要。有时好不容易上了一条大鱼,三两下让鱼给跑掉了,追悔莫及。鱼脱钩一般是钩线不够结实或匹配不当,二是遛鱼力道运用不当。如果力道运用得当,小钩小线也能钓上大鱼。鱼的受力是线的拉力,遛鱼的效果不但和阻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钓者用力的方向和鱼游动的方向应该形成合适的角度。一般用变换钓竿的角度来调整拉力的方向,竿与线的夹角以小于90度为宜,竿在人力的作用下其弹性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遛鱼时用力的方向需根据情况不断变化,鱼向深水区逃窜时会竭尽全力,此时也是消耗它体力的最佳时机。如果把钓竿左倾右倾,这时拉力的方向向左或右后方,这个拉力会产生三个效果。一是与它游动方向相反,阻挡其前进;二是向上提,把鱼拉到水表层;三是迫使它转变。这样鱼在逃窜时必须拚命击水,以克服向后的拉力;必须低头向下用劲,以抗击向上提的力;还必须向左或右扭动,以抵消向左或右迫使它转弯的力。这样的遛法不但逼迫鱼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全身力量,还使它感到异常别扭,难以长时间抗衡。如果鱼沿“S”字形被拉向岸边时,应将竿梢交替指向左前和右前方。鱼向右游动,竿梢左指,迫使它左转弯;待它左转弯游向左边时,竿稍又向右引,迫使它右转弯。巧妙运竿用力,实际上就是化解鱼对线的反作用力。鱼来则收,鱼走则放,使竿与线之间始终保持用力适当、方向适度,这就是太极拳法的“四两拔千斤”。只要多体会运用,遛鱼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