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说白了,掌握一种好的方法,便可花费小的劳动力,取得大的成效。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海钓或淡水钓期间的恰当运用,又品尝着鱼获佳果的美美甜香,从而给休闲垂钓披上一幅幅诱人的面纱。 这里,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海钓和淡水钓的实践,浅谈一下垂钓者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一、求进思考法。其又被称为纵向思维。垂钓者依照事物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思考,从而预测出下一步的发展趋向,确定创新的课题和同发展趋向相适应的研究内容。大凡与海钓打过交道的人,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懂潮汐,好钓鱼。因此,便逼迫热心海钓之迷围绕潮汐这一事物各个发展阶段去进行思考、动脑,拿出潮汐运动每一时期的有效对策,设法让天时地利人和达到有机的统一。在长期的海钓实践中,我通过边钓边提出问题,边琢磨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打开"宝葫芦秘密"的上乘钥匙。结合潮汐涨落不同阶段的运动方式,提炼与归纳出了三条妙计:“一是‘满、枯潮寻边钓’;二是‘二、八潮,抢时钓’;三是‘半潮,悠闲钓’。这既预测了潮汐下一步发展趋向的特点,又有所针对地创造了各有差别潮时段的具体良谋,为从容休闲的海钓敞开了方便之门。 二、求全思考法。亦称横向思维。垂钓者把思考对象从水平方向上,依照各个相关部分与特点进行思考,从而找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方位,确定如何改进。譬如说秋天用饵钓六线鱼用活沙蚕或干沙蚕皆可,当到了初冬再用晒半干的沙蚕钓六线鱼,给人的感觉已是力不从心,是因为还没有将冬季水寒的因素进行思考,故在钓法上还停留于秋季的钓法上,对此我的感触颇深。冬季水相对秋天要寒冷,鱼对一般的干饵难以激起食欲的热情,改了活钓又依据鱼嘴活动较僵硬的特点,在钓法上侧重以钓慢为主。就是让钓饵于海底提起放下数次,以引起六线鱼的注意,随后沉底不动,有鱼咬钩也不提,直到见钩饵被拉走或竿梢抖动方提线,往往是十拿九稳。由此可见,求全思考法在海钓中对于完善钓鱼活动钓法的创新、钓具的改进以及钓饵日趋拉近鱼类易于接受的距离,都是不可低估的。 三、反常思考法。是指打破思维的定势,摈弃习惯性思维的模式,违反常规地进行思维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思维运动的非直线性。其思维者善于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预想到“不可能”;更善于在“反常”的情况中看到“正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不可能”中打开通往“可能”的坦途。2003年4月12日我于金洲城东北角的水源地钓淡水鱼。整日墨守着“春钓浅”的常规,并依此作为选择钓点的尺子,结果到天黑与同钓的一比,人家鱼获明显多,自己只钓了3千克多。第二天,照旧去旧地重钓。此日,天空的云朵忽多忽少,最高气温为摄氏19度,最低气温为摄氏9度,西南风4~5级,是春日钓鱼难得的佳期。恰好在早上6点已将钓具一应摆上了钓位,在挂上钓饵后举目水面,我挑选抛掷的最佳方位。思前想后,一反常态,我把昨日的钓浅改为当日的重点钓深。没过20分钟,深处的竿纷纷铃声响起,一条条150克以上的大银鲫进入鱼护,而近点的竿还是按兵不动。以至后来又采取的“草多的地方找泥滩”,“泥多之地找草处”的策略,实践证明极为奏效。 四、逆向思考法。又谓作反觇(CHAN)思维形式。就是从事具体活动的人,善于将所面对的问题倒转过来去探讨对策。是一种从已知去发现未知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说得明白一点,则是当自己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如果倒过来……会是啥样?”如此一想,就会使自己摆脱旧框框,冲出困境的氛围,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垂钓新天地。爱好海钓的人,常常为钓饵的花销伤一番脑筋。尤其是北方沿海的鱼友,还要面临着钓饵淡旺季其价波动的困扰,能不能在鲜饵的旺季价低时购入多些,可鲜活的保存又是一大难题。使湿变干、叫活成死的逆向思维变为了解决此问题的钥匙。所以在春秋好挖时,多挖些;价格便宜时,多买些,将鲜活的岩虫或优质的沙蚕,用酒泡上5~6秒,置于通风处晒半干或干,再用塑料袋密封好,安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到了钓饵的淡季,干的用来钓虾虎鱼,半干的用于钓黄黑鱼,既少掏了个人腰包,又省却了常换饵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的碧溪上钓鱼网 五、联想思考法。所谓联想,就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个事物或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勾起对它事物的想到。有句成语是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应该说是联想思考法的生动体现。它依据事物链间的互为相关性,因一事物的出现,而联想到另一事物将有尾随而至的可能。我弓,钓线发出嗡嗡的声响。我和鱼搏斗了将近10分钟,在没有抄网的情况下,终于将一条4.8千克的草鱼遛翻,擒入鱼护。老陈见我上鱼,也赶忙跑过来,挂上苜蓿草,围绕水中的草堆浮钓草鱼。不一会儿就见黑漂,在他扬竿的瞬间就线断鱼跑,他懊丧不已,连忙换好另一副钓组,结果和前一次一样,扬竿就断线。又换了一次钓组,但还是和前两次相同,以断线收场。小李也和老陈一样上演了两次上鱼两次断线的“悲剧”。待匆忙拴好第三副钓组后,那堆苜蓿已经漂远了,而我在这一堆草旁已钓起4条大草鱼。 他们失利,究其原因,就是使用的钓线线径过细造成的(小钩细线是老陈钓鱼的“准则”)。老陈第一次断线,所用的线号为1.5,线径0.205毫米。第二次断线,主线换成了2号(线径0.235毫米),主线尽管换粗了一点,但采用的是主子线结合的钓组,子线为1.5号(线径0.205毫米)。第一次是从竿梢处断裂,第二次是从子线处断裂。小李使用的线径和老陈的差不多。而我的浮钓钓组采用3.5号线,线径0.30毫米,既是主线又是子线,用两粒太空豆固定住小铅坠,从钩柄到竿梢都是一根线,中间无结,保障了上大鱼后的安全系数,可以有效对付4千克大小的大草鱼。 通过这次浮钓草鱼的对比,我认识到,在野钓水域使用钓线,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垂钓环境,结合自己所钓的对象鱼种,合理用线,切不可盲目追求线径细化,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断线跑鱼的遗憾。 B 依我自己的野钓经验,粗线的定义是在0.26毫米~0.33毫米(2.5号~4号)之间的钓线。 野钓常在江河湖汊以及水库中进行。水域情况复杂,鱼类品种较多,先不说钓上大鱼会怎样,就说在江河水库中钓鲶鱼,如果还是一味地追求小钩细线,只能说明你还欠缺在自然水域钓鲶鱼的经验。鲶鱼口中有齿,特别是上了1千克的鲶鱼,密齿如锉,力又大,用细线钓获后也经不起它的几下折腾,再大一点鱼就更不用说。即使象小型的黄拉丁(黄颡),用过细的钓线垂钓,也是钓不了几条就会断线。 如果你在西北高原的青海、新疆、内蒙等地的一些天然湖泊垂钓,还抱着细线的“信仰”不放,你多半只能望湖兴叹。就是一条不大的狗鱼,也会让你线断钩失,更不要说钓博斯腾湖中的大狗鱼了。 因此,在江河湖海中、在水库中钓鱼,用线要适中,要有针对性,要有钓大鱼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基础(野钓时选择恰当的钓线就是钓大鱼的物质准备)。 c 在下列一些垂钓环境中,要慎用线径过细的钓线: 知道有大鱼的水域,要慎用线径过细的钓线。 在这样的水域钓鱼,应该做好钓大鱼的心理准备和钓组保障。使用钓线一定要恰当,不可趋于大众化的过细倾向。只有这样,上了大鱼,心中就会有数,就会避免因盲目操作和线径过细而造成线断鱼跑的遗憾。 钓一些有齿鱼时,慎用线径过细的钓线。 鲶鱼、黄拉丁(黄颡)和一些地域性较强的鱼类,它们口中有许多小齿,垂钓这些鱼时,如果使用的钓线线径过细,即使开始钓不会断线,但上钩的次数多了,子线部分就会起毛茬,说不上在什么时候钓上一条较大的鱼时,就会线断鱼跑。 在垂钓有齿鱼类时,钓组不在精细,而在结实。所用的钓线相对要粗,要及时更换被鱼齿所伤的子线,才能保证上鱼。 地形复杂,水底情况不明,要慎用线径过细的钓线。 有时,野钓水域周围环境复杂,岸边有树、水里有草,扬竿时容易被挂住,钓线线径过细,轻微用力一扯就断线,整个钓组要么挂断在树上,要么落在水底。落在水底的铅坠、鱼钩、尼龙线,还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有时垂钓地点的地形复杂,如水库的陡坡,水底多乱石的水域,稍有疏忽,钓组就会有被挂住、卡住的可能。你可能准备了几副钓组,但至少会影响你的情绪。如果换成较粗的钓线,即使被挂住、卡住,也敢用力往回拉。 有一次我去一水库钓鱼,看到一处地方比较平整,就下竿在那里,钩一落下去就被水底的不明物给挂住了,轻轻扯了几次都不成,只好用力拉(我用的是3号线,线径0.30毫米),慢慢的有东西给拉了出来,原来是一颗砍断后被扔在水中的大树枝,拉出树枝,发现上面还有七八副断线钓组。我把它们通通摘下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都是细线(1号~1.5号左右),用这样细的线,碰到这种情况,也只能一断了之.
|
|
|